b言b语
x1379知易行难,作出大承诺时没想过具体的人和情景,最后难免空洞
晚上看了碎瓜分享的这个视频,很多里面的想法都和自己不谋而合,但确实呈现出来是一个非常逻辑完整成体系的思考。能不能利用 llm 帮助用户体系化梳理和深入思考他们自己萌发的零碎片段?
感觉好东西在嘲讽一切——打拳的、男权的、体制的、媒体的,一本正经的话被孩子说出来就格外有感染力。难得一见充满说教又能隔一会就让你会心一笑的电影。
看到条热搜「提前还房贷的人后悔了吗」血压直接 180 ,一种充满了中国式的小农的恶毒问题 —— 不如问问 100 年前闹革命流血牺牲的工人阶级后不后悔?毕竟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可是每天工作 8 小时年假几十天啊!为什么要送命呢?
老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,这恶毒的提问就是吃水不忘挖挖井人的坟并鞭尸。好像一切利益都是从天上,被伟人赐予的一样。
操了。
我当然不屑于一小块方糖放入咖啡的智慧
和一个挺久没联系的交通迷朋友聊天,他分享了今年解锁的玩法:坐支线航空十几个座位的小飞机,体验很新奇的乘机经历。然后又给我晒了过去一年坐过的机型,覆盖了从 380 919 高知名度到国内的支线客机在内的很多机型。我跟他感叹“别人坐飞机是为了到旅途终点,你坐上飞机就是旅途本身”——同一件事情,不同的人就可以玩出不同的乐趣。丰富自己的好奇心和感官,增加人生密度。
感觉两年来 AI 行业产品在 input 上付出的思考努力比 output 上多很多。具体来说,input 上比如 chatgpt 的语音打电话、读屏;我司的拍照问;浏览器插件这种更不用说。好像都在千方百计让 AI 更简单方便地获取信息。而 output 呢?语音输出、图像和视频生成固然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,但本质上这并不是产品思考上的努力,更多是在探索技术边界和路线时的副产物。claude 的 artifacts 只是把几种代码渲染能力做到了单独的窗口里就被业界一片叫好。 我理解好的 output 至少要超越文本:和 AI 聊健康问题,他让我早点睡觉,是不是可以有个一键设置提醒的按钮?问到非标准数据的处理,是不是要生成可以直接运行且能保留在我手机上的程序——不是那种复制粘贴,而是真正可以直接点击运行解决我问题的。推荐系统和聊的内容之间有没有做更好的结合? 发展很快,又好像很慢。企业的组织形式还是一样,人们用的软件也还差不多,只不过是换了个复制粘贴的地方。暴风雨前的宁静吗?
下班路上跟 gpt 聊了一些亚健康症状的原因和改善建议,真的感觉到「让人们更好地行动起来」会是一个很大的场景——我知道看屏幕要定时远眺、工作要坐立结合、睡前避免看屏幕和工作,但似乎就是总有各种各样的忘记和打断。
昨天跟同事聊天听到一个概念「实践差」,挺有意思
星舰即将可用的今天,是时候思考在新星球上我们要如何创建人类社会秩序了——先忘记国家、货币、法律这些东西,从吃喝拉撒开始,以全体个体的物质精神幸福为目标,设计规则吧